AG体育1840年中英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中国由一个发展迟缓而又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势力全面入侵,西方建筑随之涌入中国,使中国的许多城市改变了原有的面貌,也使传统的建筑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以占绝对多数的木结构为主体的多民族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程式化的传统风格,也是世界的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战争前,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一直处于完全隔膜的状态。战争之后,中国建筑领域呈现出新旧建筑体系并存、中西建筑风格交汇、融合的状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各国建筑风格都先后呈现在中国新建筑活动中。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国占领的租界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欧美各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早期的外来建筑AG体育,如外国领事馆AG体育、洋行、饭店,以及外国建筑师为清朝设计的总理衙门、大理院、咨议局等AG体育,大多是西方古典或殖民式的建筑,各地出现的教室一般都沿用各教派固有的格式,多为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式等。进入20世纪后,外来建筑呈现一种折衷主义趋势,主要是在不同类型建筑中,分别表现各式不同的风格或在同一建筑中混合各种式样AG体育,中国新建筑也开始向现代建筑转变。
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现代民族形式的建筑,突出的特点是,按新功能设计,按旧形式建筑或沿用当地的建筑形式。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建筑活动日益增多,南京、上海分别制定了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对建筑风格都指定采用中国固有形式,但是,当时的中国建筑师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学院派的设计思想,把中国民族形式当作折衷主义的一种式样来创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何况这之中还有外国建筑师的加入。于是,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许多不同式样的民族形式的新建筑,这些建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复古式建筑,完全模仿定型的古建筑式,如南京中央博物院等。这种建筑数量不多,因为明显对功能有损。第二类是古典式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总的形体服从新功能的要求,突破古建筑法式,但又保持古典构图的比例及造型原件,如南京中山陵、北京图书馆、广州中山纪念堂等。第三类是折衷式建筑。这类建筑对古典式进一步简化,取消了大屋顶和油饰彩画,只保留一些经过简化的古建筑构件作为符号式的装饰,如30年代的北京交通银行、上海江湾体育馆等。
随着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中国建筑师队伍也发展壮大起来,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建筑师纷纷成立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并且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设立建筑专业,引进和传播发达国家的建筑技术和创作思想,分别于1927年、1929年成立的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和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中国营造学社成就较大。
中国营造学社是1929年由私人兴办的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的营造学的学术研究团体AG体育,社内分法式、文献两组,由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郭敦桢分任主任。在学社存在的17年中,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为建筑教学和古建保护培养了一批人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在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中国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梁思成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首先应用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1943年写成的《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在建筑形式的创作方面,1932年由梁思成改建的化学仁立地毯公司门市部是简化古建筑为装饰的优秀的建筑实例。1936年由他任顾问的南京中央博物馆是典型的复古式风格建筑。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线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学堂方案设计。
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图释》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为中外建筑艺术的交流,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