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西南建筑设计院(西南AG体育院)的真实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3-10-27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AG体育在院里工作快十年了,看到上面某个匿名姐姐?的答案,觉得还是很温暖,感觉到了人生中单纯的美好。问题是问“真实生存状态”是怎样的,那么一定题主是看到了很多不同价值观的观点,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哪有什么绝对的“真实”呢,你认识“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父母可能都困难,遑论去认识一个有着快70年历史,近5000个员工,分院遍及全国十多个省份,背靠全球500强第21名的中建集团的国内一线超大型设计企业。所以我只能在这里,从我的经历、视角和看法,提供给题主一个观察这个企业的视角。

  西南院现在的架构体系为三部分,设计板块、总承包板块和房地产板块。从院里的领导报告中提到,总承包板块用于做大产值,房地产板块用于提高投资回报,最重要最根本的板块,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还是设计板块。总包和房地产的做大做强,是为了减少设计板块的产值压力,提供更宽松的设计环境,从做施工图创造产值逐步转化到做创意产生价值。上层至少这几年都是这么宣称的。虽然这两年搞下来,设计板块的生产院还是累的要死要死,但至少这个饼画出来我个人觉得思路是对的。

  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动作的做出,都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设计者,试点的和国际接轨的建筑师负责制,取消第三方图审机构,施工图划拨到施工单位去完成,消防不再对项目进行审查,打击挂靠证书和挂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将在崔大师的牵头下进行改革,政府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等等。它们都传递出一个信息,一天晚上出报规文件的时代即将远去,炒羹挣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设计行业、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正在进行,设计和地产都将进入由走量到提质的时代。

  很不幸,新人们,我们的行业一路野草疯长挣钱如炎夏喝冰水一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行业回归到正常理性的利润值范围内。阵痛难以避免,很大一部分人只有离开,这个行业从100米竞速,变成了22公里的马拉松。

  西南院领导这个饼我自己是选择吃的,这个饼我认为是符合大形势,大趋势的,而且也在我们行业还红火的时候就开始在做这个事情,先见性也是有的。所以首先,西南院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我认为值得期待。

  先说设计板块。设计板块最近扩张的有点凶,从原来传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造价板块,纵横向都进行了拓展。全链条横向衍生出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幕墙、绿建、智能化、内装、照明、市政、轨交、BIM、工业化、TOD等业务板块,几乎囊括了所有设计环节和设计面;纵向在深度上衍生了专精各个类型建筑的中心工作室,复杂结构研究室,木结构研究,建筑材料研究室等,培养和涌现了一批走在国内专业化前沿的技术人员,储备了转型的技术力量。

  大而全,专而精,是西南院在设计业务板块上的野心,至于做不做得到有待时间验证。

  因为在设计板块搞了那么多事,所以传统生产院最近有点阵痛。想找特点,想找方向,发现院里都安排到其他部门去了,而且主要是名字没取好,“生产”院,一看就是搞生产挣钱的,精品和潮头基本只有靠院老总带、中心工作室带或者拿国际一线设计公司的方案做施工图。虽然生产院领导在院里都是绝对的封疆大吏,但出去跑项目的时候也是很降得下身段的,以此类推,那就更不要说生产院里的设计人员了。生产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实际,基本上挣产值是唯一的目标。而西南院绝大部分合同额来源于政府性质的公共建筑,极其容易受政令抽风似的影响,导致大量、频繁的加班。比如最近在做的某些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就是要!人!老!命!这些公共建筑(当然也有少量开发商项目)为各个生产院带来可观的收入,设计人员、商务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通力协作下,创作出设计板块令人瞩目的利润率。去年全院十个生产院有8个收款破亿,在最好的年份有生产院收款近三亿。但值得商榷的是,生产院的收入和员工的年终收入无法保证一定能成正比例关系。这一点是我觉得最为匪夷所思的一点。设计院以前是按计件来划分收入,你干得多AG体育,项目肥,你年底就拿的多。但是随着项目体量越来越大,设计周期越来越长,分包越来越多,当年无法确保设计人员做的项目就一定能收到合适的款项,因此现在西南院执行的是一套虚拟产值的分配方式。这是几页长长的表格,把各种项目分阶段、分地域、分类型、分专业进行了描述、评分。当年该院员工参与过的所有项目都能进行分配产值,而不管是不是某个项目那年还没收到钱。这应该是件好事,通过虚拟产值计算,确实能部分客观反映出一个设计人员当年所创造的价值。可实际情况是,总院会对生产院进行调剂平衡,生产院内会对员工进行调剂平衡。这两杆子人为调剂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某年某院收款甩最后一名3倍,然而院里竟然限制了该院的发款,直接导致员工的期望和现实产生了强烈的落差。最后一名的生产院员工反而很开心,他们发现他们没有那么忙的一年工作下来拿到手的钱竟然比第一名的生产院里忙死忙活的员工不少多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个院直到现在士气都没恢复过来。还有院内奖金调剂,居然是院长来调剂。在生产院里,院长主要工作是拉项目,所以说在快速人员流动的设计行业里,院长不认识院里一半以上的员工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不要提某个员工今年到底干了些什么工作。所以院长的调剂方式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员工,上一年的收入情况如何,那么今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长一点点或者降一点点。这显然不合理,那虚拟产值算下来干嘛,这不就是典型的两张皮吗?

  一般剧情发展到这里都会反转。是的,这样的操作,这样的平均、平衡操作,居然在某些生产院内很适用。有的院领导曾说到他们院之所以人员稳定,就是因为搞了平衡。特别是相同相似年限进来的员工,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彼此的收入,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安宁。我反正是觉得这样真的是不好。可能平时很多员工都吐槽搞平均,搞平衡,说是大锅饭,温水煮青蛙,但真的到了分钱的时候,又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型真香打脸现场。所以人性这个东西啊,真的很难说明白。

  院里其实福利还是不错的,食堂、书吧、健身房、低造价停车、商业保险、体检、粽子盐蛋、月饼、过年年货、桔子、生日蛋糕券、女工福利、书卡、劳保费、通讯费、交通费、餐卡、小卖部、咖啡厅、党工团活动经费、新员工宿舍、和龙湖冠寓谈的大企业客户价(全国冠寓都能用)。要是勤快点还能通过投稿做微课写小红书挣点零花钱。不过很多东西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习惯后,就觉得理应如此,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前两年取消福利,其实个人认为是跟风八项规定,可以理解为政治活动,只是说有点反应过度,毕竟给大家发的福利都是大家通过市场竞争一笔一笔干出来的干净收入,院里每年还都纳税大户受表扬呢。那些垄断国家资源的国企整一整确实也很有必要,只能说院领导政治站位确实和我等不一样。不过这两年福利也都恢复了,餐费还有涨。

  关于设计板块里的设计人员工作情况,我只能说到哪儿都是适者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干哪一行都是能爬上去的毕竟是少数,能挣到大钱的也是塔尖那一小撮人。寄希望于换行业,转方向就一夜暴富走上巅峰的梦我劝各位就少做一点,找找自身的问题,摆正心态,寻找好自己的努力方向。最近大家都在说,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翻译成成语大概就是南辕北辙的意思。但是,你真的能选择对吗?幸存者偏差不要忘了。少数派报告不要忘了。认清你自己不要忘了。

  当然,从设计院里出去改行的有很多厉害的人,我觉得也挺好。但还有很多跟风出去的人,其中很多人我就觉得不该出去。难道每个人都要成为将军才能过好这一辈子么?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某一门技艺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人生选择吗?那又要有人说,这是夕阳行业,没有希望,你看那些发达国家的设计师都是这样的,过得可惨了,收入也可低了。我看发达国家夕阳行业的设计师收入挺高的,过得也挺好的。而且时代进步这么快,谁能说得清楚未来的技术发展结合设计行业会出现新的增长点呢?等待,磨砺,学习,成长,沉下来,静下来,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设计人员在西南院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设计和技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随着这个设计业的巨无霸朝着提高质量方面进行转向,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项目作品涌现。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许多机遇和机会。

  现在的各个职位的真实的生存状态有很多种,我以生产院为例拣几种给题主描述下:

  1.骨干,特别能干那种,从早忙到晚,项目任务压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这个视项目而定。常年被专业总抓着做事情,做科研,出差。压力大、收入也相对较高、自己时间少、成长也快。三年主任工AG体育,五年副总也是有可能的。

  2.一般设计人员A,不是很能干,但能干,还有做好事情的心。事情完成速度要慢一些,不排除划水的情况AG体育,根据项目有忙和闲的周期,收入居中,自己的时间相对较少,常年中午休息2小时以上,但很有可能一周七天加班到11点,成长一般。五年到七年主任工,副总看运气。

  3.一般设计人员B,不是很能干AG体育,但可以干,只是当一份工作。事情完成速度一般,能划水就划水,能按时下班就按时下班,能早点去吃饭就去吃饭,能中午散步睡觉两小时绝不少自己的,能下午5点半吃饭就5点半吃饭,主要工作时间以聊天刷网页为主,自我学习积极性差。升职?估计是升不了。

  5.主任、副总,这两个职位是骨干的升级版,也是技术中坚力量,前几年流失了很多,非常可惜,这几年升了很多人上去,希望这一波人能留的时间长一点,多成长一点,把技术水平提一点上去。大部分都很忙,很忙,很忙,也有一部分年纪稍大的划水。建议能上能下,不能打的就下来。

  6.执总、总,这两个职位是技术管理层,也基本上是忙到爆。多为敬业而有丰富经验的前辈,也有水准很高的后辈。

  7.院总,这个职位就是技术线的金字塔尖,到了这里几乎全院的资源都拿来喂,各种奖、名誉、称号拿到手软,也是很多西南院技术员工的职业目标。收入也还是不错,当然不能跟民营企业比,毕竟是央企,毕竟有审计,这个其实不太利于激励员工奋发图强。

  8.行政专员,一般会被称为秘书,主要管理生产院的行政性内容,还要兼部分商务投标、宴请、陪同,收入不算高,工作仍然很辛苦,杂事特别多,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常常还要被设计人员diss,还要被领导diss,很不容易。

  9.项目经理,一般是设计人员转岗,前两年被吐槽到爆的一个岗位。今年起项目经理彻底卸掉二甲方的身份,只留签合同,跑甲方,催款等工作。本来一个挺重要的职位活生生变成了行政专员加强版,这个确实可以说是院里管理水平不足的一个反映。

  10.院长助理,副院长,经营序列的管理层,院内院外事务理论上都要管,但主要是管跑项目拉项目,院内管理可能主要是协调设计人员的工作内容。院内管理上差不少,许多管内的副院长很少能认识超过半数的本院员工,可能也跟上层领导考核机制有关系,花精力搞好上层领导即可。其实这很不利于团结与形成凝聚力。这也是管理水平不够的一个痛点。

  11.生产院院长,封疆大吏,有人有钱。压力大风险高,很多时候都要自己上,喝酒陪客户陪领导出差,也非常辛苦。虽然很多人私下在说搞经营的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晚上还唱个~哔~歌,一天爽歪歪。其实经年累月,没有一个经营领导不是一身的病。真的是拿着身体健康在为院里拉项目,创业绩。虽然官僚不可避免,虽然真的有人喜欢天天晚上唱歌,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下来。比如挨甲方掏的时候。有的甲方掏你,可真的就是一杆子捅到市长、省委去的,有胆量接一个的也可以去试试。

  12.总院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最高领导职位,经营班子,正厅级、副厅级待遇,应该是所有经营序列员工的职业目标。收入,这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问,问了也不敢说,反正有审计和巡视组,估计也还好,比不上很多其他行业高管。其他的,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问,问了也不敢说。提个希望,希望他们可以更多的沉到基层来走一走,看一看,少点官僚气息,多点实干精神,把方向还是很准,我也很期待他们能把西南院再带上一个台阶。

  其他还有很多职位岗位,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难处,也正是因为有大家的协作,才能让企业良好的运转下去。没有谁要高人一等,没有谁能独木擎天。最近院里在严格考勤,也是被吐槽惨了。这个制度我觉得本意是好的,让大家更严肃一点的工作,减少划水,提高效率,只是一刀切的有点凶,个人持支持态度。最后看了一眼,是匿名状态,我就放心了。

  真实?不如你自己进来看看。希望上面的描述对题主有所帮助。也欢迎杠精留言交流。

  看了一眼这个答案,又是一年过去了。最近又有点感悟,准备再吐槽一下。另外麻烦各位转载的、掐头去尾的,请注明下出处。

  19年我提到我们院老大和总经理说要做大做强设计板块,繁荣建筑创作。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没有什么起色。院里一些职能部门,比如团委和一些生产部门倒是搞了几次设计竞赛,但这个东西就是个噱头,对提高建筑专业设计积极性没有太多帮助。于是我仔细想了想,发现一个很让人悲伤的结论,那就是

  在我院没有找到另外一个可以替代一直高位运行的设计板块的利润之前,没有找到另外一个可以安置那么多干活领导和休闲领导之前,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设计的竞争力,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这个其实也不是我们一家单位的问题,其他大型设计院也是一个尿性。相比较而言,我院还算在开拓其他利润版块里面,走的比较早的一批了。年底报告的时候,人力老大也在说,建筑师数量不足、年龄年轻化、技术水平有待加强、有证的人数比其他两三个院少很多等等。要培养完善的,富有活力的,有竞争力的建筑师团队,从现在的运行状态来看,我认为短期内是不可扭转目前青黄不接的现状的。

  首先,建筑师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职业,没个十来年,几个项目全须全尾的跟完,可能门都没有入。如果要让人才长时间留在一个企业,要么钱给够,要么有奔头。钱肯定是没给够的,奔头嘛,也不能只是给个主任、副总、执总、总的升职路径就能满足,毕竟稍微聪明点的人就知道,这个职位并不代表建筑师你有相应的权限。目前状况就是建筑专业在院内,从钱大师开始,就没啥话语权,就不提其他的徒子徒孙了。另外一个出成就感的地方,就是参与大型的,复杂的公共建筑,署名和获奖。但是说实话,院里对这一块的态度呢,原来也不重视,最近两年好一点,但是上层建筑领导,60年代的,70年代的,奖项都没有吃饱,哪里还有余力管下面的人。所以经常就出现老总带带项目,下面人吭哧吭哧干半天,最后干活的没有自己的姓名。又不给钱又不给名还工作压力巨大,我觉得很难留得住做建筑的。毕竟建筑专业确实很好跳槽,而且我院学建筑的同事很多家里也是有矿的。

  其次,一个具有很好创作才华的建筑师,和华为阿里开发新型产品一样,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喂,而且还不一定能喂得出来。设计院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人才,而且建筑人才是属于升星失败率很高的人才。我丝毫没有看到院里拿出了这样的魄力,准备砸他几个亿来孵化,领导思路里面还是挣钱大过定向培养,能不能出来,靠人才厚度去堆,靠老天开眼。以前我觉得可以,但是现在这个形式下,我觉得很难。院里积攒的这一波80,90建筑师,将会是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最后一批有希望孵化出来的建筑师了。这一波没有握住,还像原来70年那一拨一样大量流失了,那过个十年,等60后这一波强大的院老总退休后,将会迎来很严峻的人才匮乏挑战。就我个人来看,现在不开始真刀真枪的砸钱砸资源,砸一波人才出来,真的就晚了。可能院里会讲,现在也在搞设总培训班,设总负责制等等,怎么可能砸不出来。也可能是我的一个偏见,以上这些培训很好,但是我认为真正具有创意才能的建筑师,绝对不是通过这样的被动培训就能成长起来的,他们需要的是自由创作的空间、不断试错的机会成本和有保障甚至不封顶的收入激励,这些恰恰是现在很难实现的地方。为什么?因为一旦这么搞,生产院就没人干活了,设计版块的收益绝对会受到影响。

  怎么办?要么院里能承担这样改革的风险,试点推行,继而扩大孵化,补充学历学校水准低一点的建筑师或者绘图人员进生产院,填补施工图绘制的缺口,我认为院里可能会做一点尝试,但绝对不允许设计版块利润下滑,基本上就是浅尝辄止,我认为不会有实质性的繁荣创作的改变;要么总包版块利润做大做强,超过设计版块2倍或3倍,设计版块分解为前期创意团队和后期EPC设计深化团队,设计版块缩水,总包版块膨胀,但从目前总包的发展来看,没个十来年很难达到。

  最后,五大专业的对抗。就建筑一家好?不可能的,想啥呢,我院结构实力,设备实力全国单项排名都比建筑高,凭什么要做大做强建筑专业?所以,要动的不可能只是建筑专业,为了繁荣建筑创作,其他专业也要进行变化,而这里面的困难程度,我换位思考,确实不是一时半会,一刀两刀就能切开理清的。所有的对抗和阻碍归根到底是利益的纠葛。这更不可能短时间解决了。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AG体育,繁荣建筑创作,任重道远满布荆棘。就目前大领导所关注的点来说,这个事情微不足道。但从长远建筑专业的发展来看,我认为已经到了很紧迫的地步了,毕竟现在学建筑的,越来越少,其中还愿意来设计院的,越来越少,不能比以前有那么厚的建筑人才可以粗放的造了。

  同样的,其他专业苦不苦?也很苦。不管是今年奖金爆棚的传统强院,还是人均垫底但也没少加班的悲情院,这点薪酬都是拿长时间牺牲身体,牺牲生活换来的血汗钱。在我国逐渐摆脱苏联体制向欧美体制靠拢的过程中,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马上要登场的00后,可能牙口不一定好,能吃得下大饼。居安思危,不变就要落后。在今天全网纪念赵英俊的时候,希望今年各位同事能够少加一点班,少熬一点夜,关注身体健康。真诚希望我院能紧跟时代步伐,越来越好。看了一眼还是匿名,我就放心了。(不要问我传统强院今年发爆了的奖金是多少,反正就是真的真的很多,我怕说出来华东院、北京院、部院的人力要追杀我。完)

  献图一张,这是领导找甲方跪着要项目,你猜哪边是西南院??人家这是明摆这羞辱你,你能怎么样??职业选择的应届生,你将来愿意坐桌子左边还是右边??这就是西南院的真实地位。各位沉醉在技术路上的985天之骄子、高考状元、方案大神、超限专家感觉羞辱不?

  建筑老8,同学分布成都每个设计院,是每个。每次聚会都是成都设计院大联欢。 西南院已经从过去的行业顶级走下圣坛,这个和设计院在整个行业中的处境有关。过去设计院牛是因为某些方面的垄断,技术垄断。但是现在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甲方才是真正的核心,我指的甲方不光是地产,还包括各个投资平台。问了下师弟师妹的就业去向,无一例外的甲方。过去设计院进人门槛很高,招收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进去过后发展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学校用最强的师资培养出来优秀的学生,但是工作几年过后大多跳槽转行,我自己也感到惋惜。员工会用脚投票。现在的设计院大多只能用学技术 涨本事忽悠应届生,不过现在也不灵了。今天下班办公室一起回家的一个清华,一个同济,同济那个曾经的高考状元,他们本科同学就他一个人还在设计院,其余全部跳槽甲方,政府。理想的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截止2021年2月8日,接到了很多朋友回复和私信,询问西南院乃至设计院的相关发展情况。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很难对号入座。

  如果你是二本,或者普通211本科,应届如果能去西南院,不要犹豫,上面的吐槽和你无关。

  如果你是老八校硕士+浙大,不管是你建筑还是结构。鉴于目前设计院在产业链的位置和处境,我强烈建议公务员,甲方,或者某一些专业垄断的设计院。根据过去同一届同学的对比,非设计院提拔和晋升速度过去几年远远超过设计院,收入不比设计院低。

  作为刚刚毕业来西南院工作的新员工,想说出点最近想法给即将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参考,还请前辈们多多指正:

  校招时身边大多数同学选择去房地产就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多,对于2018年应届生第一年年薪在15到25万之间,对于2019届毕业生应该还要高,而今后的涨幅也比设计院大,这是西南院做不到的。

  在里面坐了几天观察了下,早上9点半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如果你要来应聘职能部门,这点可以满足,生产部门是不可能的,加班吧!对于前面前辈们说的副总以下的都是软件,都是工具,虽然才入职不知道有多苦逼,但是观察发现所里就像一个足球队,专业老总是主教练,可以不用踢球,场边哔哔几句就好,副总是队长,坐镇中场,串联串联,指挥指挥,也得踢球,也得卖命,老员工是前锋,进球的任务交给你们了,而新员工就是后卫干点粗活,一个大脚就是一个大样,一脚铲球就是一个楼梯。。。

  前面前辈说了所和所之间待遇差别非常大,而校招新员工是怎么分所的呢,入职报道的第二天人力资源部会给你打电话让你去预分配的所报道,然后听前辈讲基本上你就留在这个所了(虽然后面有个正式分配,但影响不大,除非你有关系),至于人力资源部怎么分配的到现在还没有揣摩出来。。。我觉得是不是应该自己先选择去哪个所,申请一下,像填志愿一样,然后所领导再来选人好些呢?

  昨天去西南院做了一个企业数字化的交流分享,给我的感觉还是非常好的,说下初步印象吧。

  1.这次的交流是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因为这次的分享会录制到西南院的至善大学,工作人员很专业的帮我设置电脑。然后什么是“至善大学”呢,就是员工自己或者请外面的人过来录制视频,分享一些工作心得和前沿技术,我觉得这个是很棒的,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整个院的技术的交流,对于新员工可以很快的学习到老员工分享的经验。

  2.和我对接的一位女生是同济大学刚毕业一年多的女生(感觉到处都是高学历的人才,随便问一个人员,都是同济浙大之类的,还有清华的),她告诉我西南院有一个数字化社团,在里面可以做很多数字化的尝试,比如她就在做AR/VR这块,当时我就有一种大学社团的那种感觉,提供了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

  3.跨部门的课题协作。比如我这次去分享的数字化课题,参加这个课题的员工来自西南院不同的部门,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

  4.还和我们的国产设计软件平台EasyBIM团队进行了交流,真的很佩服他们,一群土木建筑的工程师,自己学习编程,要打造我们自主的设计平台。西南院提供这样的土壤,让他们挥洒青春和汗水。

  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设计院并不是只有埋头画图的设计师,西南院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能从这个平台上得到什么,靠自己的思考和努力。

  后面去西南院工作的小伙伴,对这几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在至善大学找到这些分享。